查看原文
其他

真正的大事:寒冷干旱的中国西北正在变暖变湿!

瞭望智库 环境问题观察 2021-05-30
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。原作者:任卫东 谭飞 张玉洁,自新华社客户端,原文首发于2019年9月16日,标题为《寒冷干旱的中国西北正在变暖变湿》



导读

寒冷、干旱是中国西北留给人们的普遍印象。但科学研究表明,西北正出现变暖变湿的新趋势。

中科院等机构的研究显示,降水增多在西北的中西部地区尤为显著,如新疆大部、祁连山区、河西走廊及青藏高原。此外,冰川融水量增加、河流径流量增加、湖泊水位上升等现象,也在西北大部出现。


西北留给人们的普遍印象是荒芜。近年来,增多的降水加速了西北增绿、减少了农作物生长季旱情。“近20年来,祁连山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波动上升,2018年达到最大。2018年指标升高面积占祁连山区总面积的39.8%。”

在此气候变化背景下,蔬菜、水果等经济作物适种区正向北、向高海拔地区移动。



寒冷、干旱是中国西北留给人们的普遍印象。但科学研究表明,西北正出现变暖变湿的新趋势。


陈宝福是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的一名司机,长期往返兰州市区与机场间。近几年,他发现这段路变了。


“以前这70多公里路基本上都是荒山。最近几年雨水多,光秃秃的山都变得绿茸茸。下雨的时候看去,有点南方的感觉。”陈宝福说。


在离兰州千里之外的敦煌,干旱的气候使得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保存千年。然而今年莫高窟两度因雨暂时关闭,石窟周围的戈壁沙漠竟然长了草。


人们发现的星点变化,早已出现在科学家的视野之中。


今年雨水多,8月莫高窟附近戈壁沙漠泛起绿意。敦煌研究院供图 孙志军 摄


20世纪80年代,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就敏锐地关注到西北降雨量增多的情况。他后来提出西北气候可能正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推断。


“此后30年的情况证实了这一推断。我们运用全球气候模式,预测这一趋势将持续到21世纪中叶。”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说。


记者从陕甘宁青等省份的气象部门了解到,1961年以来西北呈升温趋势,大部降水增多。2000年后暖湿化更为显著。


今年雨水多,8月莫高窟附近戈壁沙漠泛起绿意。敦煌研究院供图 孙志军 摄


以甘肃为例,1961年至2015年,平均每10年升温0.29摄氏度,降水东西有异,河西走廊每10年降水增加4毫米至12毫米。2018年甘肃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.7摄氏度,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7.7%。


中科院等机构的研究显示,降水增多在西北的中西部地区尤为显著,如新疆大部、祁连山区、河西走廊及青藏高原。但在西北地区东部,降水增幅不明显,部分地区甚至略有减少。


此外,冰川融水量增加、河流径流量增加、湖泊水位上升等现象,也在西北大部出现。


自施雅风提出推断后,专家学者就开展了大量研究,试图解释为何西北会出现气候变化。


中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,全球变暖驱动水循环加剧,可能是西北气候暖湿化的根本原因。


丁一汇说,对于西北而言,水汽主要来阿拉伯海和印度洋。随着北极变暖,来自北冰洋的水汽也在增加。在气流作用下,三个地方的水汽集中到西北,水汽输送加强,西北降水增多。


甘肃省气象局副局长张强介绍,西北地区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更敏感,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也更显著。如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,1973年至2016年平均每10年升温0.45摄氏度,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。


西北留给人们的普遍印象是荒芜。近年来,增多的降水加速了西北增绿、减少了农作物生长季旱情。


兰州区域气候中心的数据显示,2018年甘肃省降水量为近60年第二,全年水热匹配好,农作物主要生长季旱情为历年最轻。2018年甘肃省植被覆盖度为近18年最高,戈壁、荒漠面积减少,沙漠边缘外扩速度减缓,生态环境显著恢复。


兰州区域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韩涛介绍,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的综合评价指标。“近20年来,祁连山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波动上升,2018年达到最大。2018年指标升高面积占祁连山区总面积的39.8%。”蔬菜、水果等经济作物适种区正向北、向高海拔地区移动。


看到这个商机,曾在城里经营酒店的何甲奇返乡创业,在海拔超1500米的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镇建立农业合作社,带动贫困户脱贫。“现在高海拔地区也能种菜,错季上市菜价高,去年收入了146万元。”


今年雨水多,8月莫高窟附近戈壁沙漠泛起绿意。敦煌研究院供图 孙志军 摄


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宗省认为,从短期看,抓住有利机会适当增加农业种植规模,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。


但不可否认的是,气候变化是“双刃剑”。


近年来,西北出现“旱涝并存并增”的新情况。2018年以来,黄河上游连续经历两个丰水年,多个水电站防汛形势严峻,个别水电站泄洪数月之久。


与此同时,极端天气事件也在增加。“随着气候变暖,暴雨山洪增多,且分散性、突发性显著,造成的灾害严重。目前亟待提高灾害防范减灾意识。”张强说。


李宗省说,气候变化为西北带来新机遇,但西北干旱的本底环境不会改变,应协调好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的关系,尽可能满足生态用水需求,以应对新挑战。


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,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,不能识别其来源,如有版权争议,请联系公号方。


总监制:苏会志

监制:夏宇

责编:戴丽丽 李逸博

编务:刘俊卿


小编倡议


两汉盛唐时代的西北自然面貌来了么?


I SAW AND I CARE

版权所有,转载请联系后台服务人员


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、上海市精品课程、中国大学MOOC《环境问题观察》课程提供专业支持



更多精彩内容

纪念竺可桢诞辰129周年  |  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(全文存录)

地球只是冷了2度,全世界都陷入天崩地裂的浩劫!一个王朝的人口消失了40%......


END


欢迎关注『环境问题观察』微信公众号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